半有源機器人柔順指端的研究
傳統的電流變流體(簡......
傳統的電流變流體(簡稱ERF)主要是1~100μm具有親水性半導體粒子或聚合材料的微觀粒子,它們懸浮在疏水性的非導電載液里,象礦物油、
硅油或合成碳氫化合物流體。對不同的應用,許多ERF的組成往往是不同的。本研究對ERF性能要求主要集中在高電場下具有較高屈服應力,較
寬的阻尼可控范圍,以及抗電擊穿性能和流體的穩定性上。
盡管許多ERF可應用在本領域,但它們在上述性能,尤其是屈服應力上是不同的。我們利用礦物油作載液,硅膠作分散相配制ERF,對不同
本文有[www.0574-laser.com]提供,請及時關注[www.0574-laser.com]提供的內容
配比的樣品進行了實驗測定,實驗表明上述ERF是滿足本設計要求的。
1 基于電流變流體的指端設計
本研究設計的指端模型(見圖1)。最上一層是導電的硅橡膠皮膚,厚度0.5 mm,這種材料
圖1 指端模型
具有很好的導電性能和彈性;中間一層是厚度為3.5 mm的充滿ERF的泡沫橡膠。泡沫橡膠有兩個作用,一是使指端皮膚及指面具有很好的柔順
性,另一方面是防止ERF沉淀。無論是從軟/硬抓握控制角度,還是從減振能力及提升能力分析角度,在此指端軟抓握設計模型中使用充滿ERF
的泡沫橡膠層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可以將充滿ERF的泡沫層看作為一種均勻材料,它具有粘彈塑性,當足夠電場作用在ERF上(通常大于幾
MV/m)時,中間層(充滿ERF的泡沫橡膠層)會變成具有較高屈服應力的固體,從而實現硬抓握,第三層是在絕緣底座上的銅電極。應該指出的是
在設計和建立模型之前應該考慮好絕緣和密封問題,因為它會影響電極引線的安全。2握提升能力實驗及結果了更好地理解ERF在提高抓握能力和實現軟硬抓握時的作用,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圖2為該實驗裝置的示意圖。此裝置主要部分是
由一個具有兩個手指的平行移動式機器人抓手,一個直徑為20 mm,長15 mm的圓柱形被抓物體,通過一根理論上不可伸縮的細線將測力計連接
在一起,測力計另一端通過同樣的細線繞過一滑輪連接在一個法碼盤上。
圖2 抓握提升能力實驗裝置
實驗方法如下:①讓機器人手指移動到剛剛接觸被抓物體,記錄手指的位置,此時抓握力近似為0。②機器人抓手手指加力到一定數值,此時
記錄抓握力。③由于高壓電源關閉,此時在ERF上沒有施加電場,在天平上逐漸增加砝碼重量直到被抓物體開始滑動為止,記錄砝碼及砝碼盤
總量。④接通高壓電源,在ERF上施加電場,重復步驟1,2,3。⑤改變電場強度,重復步驟1,2,3,4。⑥改變抓握力或手指位置,重復以上
步驟。
3 提升能力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見圖3)為不同抓握力下最大提升力隨電壓變化的曲線。從圖3得出結論:在任一抓握力下提升能力都隨著作用在ERF上的電場強
度的增加而顯著增加,并且近似線性關系。當場強E等于0時,假使產生在滑輪上的摩擦力忽略不計,提升力僅僅等于物體與手指之間的摩擦力
,它明顯小于施加6 MV/m的場強時的提升力。如果采用其他高屈服應力的ERF或此配方的高體積比的ERF,指端變硬及提升能力的改善將更加明
顯,從而可以給出實現柔順抓握控制和穩定抓握的方法,即當沒有電場加在指端ERF層時,指端是柔順的,從而在抓握時讓手指充分地順應工
件的形狀,這種情況下,觸覺傳感器能夠獲得更多的接觸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機器人作出抓握位置的決策,這種抓握稱為軟抓握,此時提
升物體或操作所需的抓握力是不夠的。一旦軟抓握完成,根據載荷大小在ERF層施加一足夠高電場,使得指端表面變硬從而將工件或被抓物體
鎖定在兩指之間,完成其他操作,而當出現滑動時,驅動裝置將及時調整電場強度,最終使抓握達到穩定。3 指端接觸模型與仿真
根據圖1所示的指端結構及ERF的性能,將橡膠皮膚及泡沫材料在指面的法向上簡化為一定常系數的彈性體,ERF簡化為理想的Bingham材料
,其模型為阻尼器與摩擦器并聯組成。理想情況下手指與指端間的力傳感器(以Ks與Ns表示)及物體(或環境)均為Kelvin粘彈模型。圖4為兩自
由度指端系統的模型,Fa為驅動力,Fc為接觸力。
圖4 兩自由度手指接觸模型
對此兩自由度系統,Nt和F0是電場強度的函數,且Ft是非連續函數,因此它的動力學方程十分復雜且為非線性。幾乎求不出它的解析解,這對
研究ERF性能對指端接觸過程的影響十分不利。因此本研究對此模型進一步簡化,圖5為簡化后的單自由度模型。這種假設基于Ks比Kt大得多,
而Ns比Nt小得多,且接觸物體模型可在實驗中設置成具有足夠剛性的物體
圖5 簡化后的單自由度模型
實際上圖5的單自由度模型,由于Ft的存在,模型仍具有很強的非線性,且阻尼系數Nt及摩擦器參數Ft都是電場強度及運動參數的函數,
求解析解仍十分困難。為此,本研究利用微分方程數值解法進行接觸過程的動態仿真。
參考圖5物理模型中的坐標,采用相對位移δ=x-u(指面接觸形變)作為廣義坐標,建立如下運動方程:
(1)
其中m=mf+mt。按照庫侖摩擦原理,將Ft近似表示為
(2)
ERF的現有研究成果表明[1~3],ERF的電粘度近似正比于電場強度的平方,而又近似與剪切速率成反比。因此用阻尼系數與粘度相對應
,將電場強度E及指端接觸變形速率引入阻尼系數Nt中得到如下關系:
Nt=N0+AE2/ (3)
式中,N0為無外加電場時柔順指端的本底阻尼常數,一般在10 Ns/m左右;A為定常比例系數;E為形變δ時的電場強度。由于本文給出的指端
模型為平面指端,且假設接觸形式為平面接觸,若在ERF層加一固定直流電壓,則在形變為δ時,按均勻電場分布計算得到ERF層上的電場強度
E=V/(δ0-δ)=E0δ0/(δ0-δ) (4)
式中,E0為所加初試電場強度;δ0為未接觸時流體層的厚度,本實驗給出的指端δ0=4 mm。
同樣可以將F0近似表示為
F0=BE2 (5)
本文有[www.0574-laser.com]提供,請及時關注[www.0574-laser.com]提供的內容
式中,B為常數。
采用非線性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法,即龍格一庫塔方法研究此模型的時間響應。計算對應接觸力的公式為
Fc=Nt+Ktδ+Ft (6)
給定初始參數Fa=2 N,m=0.14 kg;Kt=1000 N/m,N0=12 Ns/m,0=0.2 m/s,A=1.4,B=0.05。改變電場強度,仿真結果見圖6和圖7。
圖6 位移時間曲線
圖7 接觸力時間曲線
4 分析及結論
仿真結果表明,由于電場引起的電流變效應,使得指端接觸過程表現出不同的壓變穩定值及接觸力的過沖,指面變形隨電場強度增大而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