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的3D造船軟件FORAN及其應用(下)
3.1.船廠簡介 1......
3.1. 船廠簡介
1914年成立的Astilleros Zamakona船廠位于西班牙北部,成立初主要建造蒸汽船和帆船。船廠位于比斯開灣的Santurce,距離畢爾巴鄂市10
公里。1928年,船廠建造了第一條鉚接船。船廠有300人(包括雇員和外包人員)。1978年,Zamakona開始對建造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革,1994
年船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設備更新。
過去十年中,Zamakona交付了大約80條各種類型的船舶,包括拖輪、海洋供應船、漁船、渡船、挖泥船、泥艙船、巡邏艇、引航艇等。
圖4. Astilleros Zamakona造船廠鳥瞰
圖5. Astilleros Zamakona 40 m 冷凍拖網漁船
為了壓縮船舶建造周期,Zamakona船廠布置時考慮到了較大的材料流以及工作機構。船廠有三個建造平臺,分別是120X20米、80X14米以及
本文有[www.0574-laser.com]提供,請及時關注[www.0574-laser.com]提供的內容
80X11米。裝配碼頭有110米長,10米吃水。兩臺15噸的動臂起重機為建造平臺工作,一臺8噸的動臂起重機則在裝配碼頭作業。建造平臺上移
動的起重機能起吊最多60噸重的分段。船廠有一個1300平方的鋼料場地、2100平方的分段預裝配區域以及3300平方的分段預舾裝區域。該船廠
擁有數控氧氣切割機、卷板機、型材彎曲機以及管子彎曲機各一臺。Zamakona的內部設計團隊有15人。
3.2. 以前使用的方法
在實現三維產品建模以前,Zamakona一般都用傳統的、不借助計算機的畫圖技術來進行設計。入級圖紙通過外包,室內進行1:1的放樣。能夠
傳遞給車間的信息非常少,特別缺乏機械和舾裝專業的信息。船體結構預先焊接,管系和空調管道則只能在船體結構建造完成后由建造師決定
。
3.3. 使用三維建模產品以后
1993年,為了在質量以及交船洲其方面能同其他西班牙以及歐洲船廠競爭,Zamakona船廠決定實施CAD/CAM/CIM系統。經過評估以后,選擇了
FORAM。剛開始實施時,只選用了線性優化以及船體結構模塊,1995年實施了另外兩個機械和舾裝模塊。
船廠的設計所有8臺FORAN工作站及兩臺AutoCAD工作站。由于所有成員必須從原有的1:1手工放樣轉變為現代化的3D造船模式,這種轉變過程中
必然需要培訓,并轉換設計思想。
每個模塊的培訓包括四個星期。在應用該系統以后的第一條船(海洋工程供應船)的設計過程中,兩位Zamakona的設計人員在SENER公司借助
工程技術支持(Technical Assistance)工作了兩個月。接下來的設計在船廠進行,而且沒有出現差錯。由于設計人員已經習慣了三維設計模
式,后續的機械和舾裝模塊就不再需要這種直接的技術支持。
升級到三維產品建模以后獲得了以下提高:
· 節省35%的材料成本
· 節省35%的人力成本
· 建造周期縮短25%
· 節省30%的設計人員開支
· 建造產品質量提高
· 如今每年交船10條,而1980年時一年交船4條。
之所以有這樣顯著的提高,是由于給生產提交了更多更好的信息、生產過程中所發現的設計錯誤明顯減少(低于3%)以及因而在材料和人力上
開支的降低、更準確的材料預估、設計工時的減少、分段預裝配、更早得出材料清單、能為數控切割機以及彎管機提供數控信息以及提供給計
劃部門信息。
4. 總結
國內造船行業正在快速發展,生產能力的逐步提高,對設計質量、交船周期、建造成本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FORAN軟件先進的理念和完
善的功能,正是協助造船企業建立健全現代造船模式有力的工具。
目前大力倡導的轉模,是要建立以中間產品為導向的區域作業。隨著轉模的不斷深入,生產設計要按中間產品出圖,組織生產要以中間產品進
行區域定置作業,而且還提出了中間產品成品化,要求其質量與尺寸精度嚴格控制。這些從提高中間產品的質量、尺寸精度與提高生產效率的
轉模要求,也是推進船舶先進制造技術體系中應用其核心技術與基礎技術的要求。
FORAN軟件可以在全3D集成環境下進行船舶產品的數字化設計和建造,集中體現了總體設計和生產設計一體化的思想,同時提供了良好的數據
本文有[www.0574-laser.com]提供,請及時關注[www.0574-laser.com]提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