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全鋼沖模的沖壓精度(一)
板料沖壓件的精度準確......
板料沖壓件的精度準確顯示出其沖模的沖壓精度。而任何沖件的線性尺寸精度與形位精度主要取決于沖模沖裁和立體成形沖壓件展開平毛坯的落料精度。因此,多工步復合沖壓的單工位復合模、多工位連續模的沖壓精度,在普通沖壓的眾多種類與不同結構的沖模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沖模的沖壓精度分析
對沖模投產至失效報廢各個時期沖件的實際誤差分析,可以看出其增大的時期及趨向,從而分析其增大的因素。新沖模投產至第一次刃磨前沖制沖件的誤差即所謂的初始誤差;沖模經過20次左右刃磨至失效報廢前沖制的沖件誤差稱之為常規誤差;而沖模失效報廢前沖制的最后一批合格沖件的允許最大誤差稱之為極限誤差。在現場,確定沖模刃磨壽命的依據是沖件沖孔與落料的毛刺高度。由于任何成形件都具有沖裁作業(毛坯落料或沖孔),對于復合模尤為如此。所以,沖件毛刺高度的觸模檢查和測量并按企業標準或JB4129-85《沖壓件毛刺高度》對照檢測就顯得十分重要。
沖模的初始誤差通常是沖模整個壽命中沖件誤差最小的。其大小主要取決于沖模的制造精度與質量及沖件尺寸、料厚以及間隙值大小與均勻度。沖模的制造精度及質量又取決于制模工藝。對于料厚t≤1mm的中碳鋼復合沖裁模沖件,實驗結果與生產實踐都證明,電火花線切割制造的沖模沖件毛刺高度比用成型磨或NC與CNC連續軌跡座標磨即精密磨削工藝制造的沖模沖件要高25%~30%。這是因為后者不僅加工精度高,而且加工面粗糙度Ra值要比前者小一個數量級,可達到0.025μm。因此,沖模的制造精度與質量等因素決定了沖模的初始沖壓精度,也造就了沖件的初始誤差。
沖件的常規誤差是沖模經第一次刃磨到最后一次刃磨后沖出最后一個合格沖件為止,沖件實際具有的誤差。隨著刃磨次數的增加,刃口的自然磨損而造成的尺寸增量逐漸加大,沖件的誤差也隨之加大。當其誤差超過極限偏差時,沖件就不合格,沖模也就失效報廢。沖件上孔與內形因凸模磨損尺寸會逐漸變小;其外形落料尺寸會因凹模磨損而逐漸增大。所以,沖件上孔與內形按單向正偏差標允差并依接近或幾乎等于極限最大尺寸制模。同理,沖件外形落料按單向負偏差標注允差并依接近或幾乎等于極限最小尺寸制模。這樣就使沖件的常規誤差范圍擴大,沖模可刃磨次數增加,模具壽命提高。
本文有[www.0574-laser.com]提供,請及時關注[www.0574-laser.com]提供的內容
沖件的極限誤差是具有極限偏差的沖件所具有的實際允許的最大尺寸誤差。這類沖件通常是在沖模失效報廢前沖制的最后一批合格沖件。
對各類沖模沖件誤差在沖模整個壽命中出現的波動、增減趨向及規律等進行全面分析便可發現:沖件誤差的主導部分是不變的;因刃口或型腔的自然磨損而出現的誤差增量隨沖模刃磨沖數增加而使這部分誤差逐漸加大;還有部分誤差的增量是非常規的、不可預見的。所以,各類沖模沖件誤差是由因定誤差、漸增誤差、系統誤差及偶發誤差等幾部分綜合構成。
1、固定誤差
新沖模在指定的沖壓設備上投入使用至失效報廢的整個(總)壽命過程中,其合格沖件誤差的主導部分固定不變即所謂固定誤差。其大小就是新沖模第一次刃磨前沖制的合格沖件的偏差,也即沖模的初始誤差,而此時的沖模具有初始沖壓精度。刃磨后的沖模,因其工作零件(凸、凹模)磨損而改變尺寸誤差,使沖件識差增量隨刃磨次數增加而逐漸加大,故沖模刃磨后的沖壓精度亦稱“刃磨精度”比其初始精度要低。沖模沖件的固定誤差取決于以下各要素:
(1)沖件的材料種類、結構(形狀)尺寸及料厚
沖裁間隙的大小及其均勻度對沖裁件的尺寸精度有決定性的影響。不同沖裁工藝、不同材料種類與不等料厚,間隙相差懸殊,沖壓精度差異很大。同一種模數m=0.34的2mm的料厚、中心有孔的H62黃銅材料片齒輪復合模沖件,當取間隙C=0.5%t(單邊),用復合精沖模沖制,沖件尺寸精度達到IT7級,沖件平直無拱彎,沖切面垂直度可達89.5°,其表面粗糙Ra值為0.2μm;而用普通復合模沖制,間隙C=5%t(單邊),沖件初始誤差亦即沖模的初始沖壓精度為1T9級,沖切面粗糙度Ra值為12.5μm,毛刺高度為0.10mm;還是這個沖件用連續模沖制,間隙C=7%t(單邊),初始沖件精度為IT11級,沖切面更粗糙,甚至有肉眼可見的臺階。通常情況下,沖件材料及其厚度t是選取沖裁間隙的主要依據。一旦選定間隙就確定了沖件的平面尺寸的固定誤差的主體;沖件結構剛度及立體形狀則影響其形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