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梭織機技術水平及發(fā)展
隨著我國紡織工業(yè)水平的提高和產品出口的增長,無梭織機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僅2003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各類無梭織機就在18000臺左右,這為我國紡織企業(yè)的技術升級和改造奠定了基礎。從國外無梭織機技術發(fā)展看,在智能化、網絡化、機電一體化、系列化、高效應性、高可靠性、速度等技術上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國產無梭織機跟蹤國外先進技術,實現技術的移植和二次開發(fā),初步形成了產業(yè)鏈,產品成本大幅下降,技術性能有所提高,重點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各運動機構實現機電一體化,如:電子送經、電子卷取、引緯系統、選緯系統和機電一體化等;解決國產的電子多臂、電子提花裝置、電子儲緯器、電子選緯器等關鍵配套件的高速適應性等。同時,運用可靠技術,解決國產高檔織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我國高檔無梭織機到目前為止95%以上是從國外進口的。劍桿織機主要來自意大利Somet(舒美特)、瑞士Sulzer(蘇爾壽)、比利時Picanol(必佳樂)、德國Dornier(多尼爾)等廠商;噴氣織機則來自Tsudakoma、Toyota、Picanol、Somet、Sulzer、Dornier等廠商;片梭織機則來自Sulzer一家;噴水織機來自日本Nissan(日產)和Tsudakoma,中國臺灣引春、迎春,韓國的幾家廠商。進口機種的份額噴氣織機排首位,其次為劍桿織機,噴水織機不僅降到第三位且數量銳減,至于片梭織機幾乎很少進口(每年不足100臺)。從進口地區(qū)看,集中在江浙、山東、河北、河南、湖北等少數幾個地區(qū),尤以浙江、山東最多。
雖然進口無梭織機數量逐年提高,但全國無梭織機的總量仍只占30%左右,每年尚有近2萬臺有梭織機投入生產,如何加快技術進步步伐,加快我國織機無梭化進程,是解決產品上檔次的一個重要課題。織造行業(yè)通過幾年來行業(yè)結構和體制調整,民營企業(yè)已占2/3以上比重,沿海地區(qū)無梭織機比重較高,產品對市場貼近能力強。從技術進步角度出發(fā),織機無梭化是大勢所趨,但針對我國面大量廣的有梭織機現狀,對織機的改造工作必須依據國情和經濟承受能力,進行總量壓縮,提高技術含量。相當一段時期內,有梭織機還是大宗產品織造設備的主流,不會很快予以淘汰,較長一段時間內,會處于多種織機并存階段。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有梭織機的改造已無多少潛力可挖。針對我國國力和幾年來的實際應用狀況,重點宜發(fā)展國產中高檔次的無梭織機,少量引進先進的高檔次無梭織機。
1劍桿織機
據2002年海關統計,我國進口劍桿織機5873臺。其中意大利劍桿織機因價格的優(yōu)勢成為市場主流,廣東、浙江、江蘇和山東四省份共進口劍桿織機5300臺,占總進口量的90.27%,數量依次是廣東、浙江、江蘇和山東。從價格看,山東的配置最高,浙江其次,廣東因為以生產牛仔布為主,配置要求最簡單。
劍桿織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無梭織機,其產品適應性強,特別適用于產品創(chuàng)新。當今國外先進的劍桿織機融合了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通過采用電子送經、電子卷取、電子多臂、電子引緯、電子緯紗張力程控裝置、電子絞邊、電子剪邊、緯密同步控制技術、信息管理和服務等,使織機的運轉性能有了質的變化,自動化程度提高,機構簡化,能耗降低,織機的可靠性和操作維修的方便性增強。品種適用性越來越廣,變換品種更加靈活簡便。如織制高密度防水布,產業(yè)用布,汽車安全氣囊,夾層織物,碳纖維、芳綸及其他高模量纖維織造的基礎織物、重磅牛仔布、多經軸異經織物等。入緯率提高到1100m/min~1300m/min,最高達1500m/min。
劍桿織機的技術發(fā)展主要有:
(1)采用模塊組合式設計概念,簡明緊湊,零部件數量少,整機改型方便快捷,最大限度地降低維護保養(yǎng)成本。機器結構堅固,運動平穩(wěn),震動很小。充分采納人機工程學原理,機身低,設計合理,操作方便簡單,有效改善織造車間環(huán)境,適應現有生產廠房安裝投產。
(2)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