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的集成監控體系結構
企業的供應鏈集成研究取得了很多進展,供應鏈集成實踐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由于企業供應鏈的集成涉及許多領域,而且,集成的實現方式與企業制造技術、管理水平、企業文化、市場環境等方面息息相關,還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在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1 企業集團供應鏈集成的需求分析
企業集團供應鏈中的核心是主機(整裝)企業,它與銷售單位和配套零部件生產廠之間的物流構成了供應鏈系統。供應鏈運作性能對整個企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開發產品供應鏈集成監控平臺主要目的在于,將集團供應鏈中不同地理分布的經營活動通過多代理的基礎結構集成在一起;集團成員共享經營計劃、庫存、庫存狀態及其它與產品流協調相關的信息,并可以借助信息網絡連接整個供應鏈;使集成協調的供應鏈對不確定性、啟動慣性、延誤、經營活動異常等具有特殊的響應能力,大大提高供應鏈的運作效率。1.1 提供用于企業供應鏈集成建模的工具
平臺的集成對象是供應鏈的所有經營活動。供應鏈中涉及許多經營實體,在多代理結構中,這些經營實體都被視為不同的決策代理,并具有一種或幾種經營決策功能。設計者首先必須保證集成平臺可以建立或識別組成供應鏈的所有經營實體(代理)的類型、功能、輸入和輸出,以及經營實體之間的約束關系,承擔每個經營活動的實體屬性等。為此,集成平臺的建模系統必須具有以下功能:①提供面向過程的經營活動的功能組件庫;②提供抽取各種功能,并組成供應鏈各層次和類型的經營代理方法;③提供確定代理的輸入、輸出、屬性等手段;④提供新建、修改、增刪代理屬性的手段;⑤提供建立、修改代理約束關系的工具;⑥提供新建、修改、增刪代理的工具;⑦提供顯示整個或局部視圖的供應鏈模型工具;⑧提供查詢功能組件庫、代理、約束信息的工具。1.2 支持集成的供應鏈中代理之間的協同工作
企業集團集成的供應鏈上存在許多的決策代理,這些異地分布的代理所處的環境和擁有的條件千差萬別,經營決策維持其獨立性,而且,供應鏈中還不可避免地存在偏離計劃的各種擾動,所以,集成的監控平臺必須能夠支持代理間的協同工作:①可以支持每個代理的平行或序列的決策活動;②保證代理工作的獨立性;③根據供應鏈整體的經營目標對代理的行為進行約束;④根據預選確定的規則對多個代理的同時操作提供協調;⑤允許根據權限對異地的數據庫信息訪問和操作;⑥記錄代理的工作請求,避免對重復請求再處理;⑦支持任意規模的操作對象;⑧允許根據權限對操作對象變化鎖定;⑨提供將格式化的數據處理為單獨的操作對象;10技術數據的安全性保證;11提供相同類型數據一致性的檢驗。1.3 支持異構的分布式通訊環境
供應鏈的集成監控平臺對于整個企業運行監控系統來說不是獨立的,它需要與企業集團的其它運行監控子系統之間進行實時的信息交互,從其它子系統中獲取經營活動所需的輸入信息,同時為其它子系統提供決策結果。另外,供應鏈涉及異地分布的許多經營實體,這些實體可能處于不同的信息環境,所以,集成的監控平臺必須是開放的,其要求具體表現在,①提供供應鏈經營實體與其它應用軟件的信息交互手段;②支持異地、多地的通訊;③對異構的硬件環境的適應性,包括DEC(DigitalEquipmentCorporation)、HP(HewlettPackard)、Sun、IBM、PersonalComputer等;④對異構操作環境的適應性,包括UNIX、Mac/OS、MicrosoftWindows、OS/2、MVS、OS/400等;⑤對異構數據庫的適應性;⑥對不同通訊協議的適應性,包括BitBus、TCP/IP、MAP、HTTP等;⑦對不同網絡通訊環境的適應性,包括DataBridging、Internet、E-mail、FTP、Telnet等。1.4 供應鏈運行的監控、數據分析和評價功能
建立供應鏈集成監控平臺的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