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銻污染的治理現狀與研究進展
摘要:受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的影響,水體中銻污染日趨嚴重。有關環境中銻的分布、毒性漸漸成為國外研究的一個熱點。本文主要闡述了銻的環境標準、水體中銻離子的分布、轉化和反應規律,并對國內外水中銻的各種去除方法進行綜合評述,為銻污染的治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銻污染水處理研究進展
一、引言
銻(antimony),元素符號為Sb,取自其拉丁文名stibium,屬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Ⅴ主族,原子序數51[1]。銻是兩性稀有金屬,總共有四種價態(-3,0, 3, 5),后兩者為環境中的主要價態[2][3]。環境中的銻污染來自兩部分:1、人為污染,這部分包括含銻的生活垃圾,采礦作業造成的粉塵、廢水、廢渣,汽油和火電站所用的煤炭等含銻燃料的燃燒[4]。2、自然污染,它主要指富集銻地區如銻礦區、,某些溫泉和地熱地帶因其特殊的地質條件造成周圍環境的含銻量偏高現象。Nriagu等指出,人為污染要比自然污染嚴重得多。受巖石風化、雨水沖刷和人為排放等因素的影響,天然水體將最終成為大部分銻的環境歸宿。銻以各種化合物形式或以懸浮態或以溶解態存在于水環境中。一些研究表明,銻對生物和人體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銻污染問題不容忽視。有關環境中的銻污染及其分布、毒性國外已有文獻報道[5]。本文在綜述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對水中銻的各種去除方法進行評述,為銻污染的治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二、銻的毒性和環境標準
銻不是生物體必需的元素。不同價態的銻毒性大小順序如下:0價> 3(Ⅲ)價> 5(Ⅴ)價>有機銻。其中三價銻的毒性比五價銻高十倍。基于對銻的毒性研究,一些學者得到了土壤中銻的最大允許濃度為3.5-5mg/kg[6]。
美國環保局和歐盟分別在1979年和1976年將銻列為優先考慮的污染物,日本環衛廳也將其列為密切關注的污染物[7]。世界各國都對銻制定了嚴格的環境標準。德國規定人體每日平均吸銻量為23μgSb/d[8]。歐盟規定飲用水中銻的最大允許濃度(maximumadmissibleconcentration)為5μg/L[9]。日本規定為2μg/L[10]。美國環保局將飲用水中銻的MCLG(maximumcontaminantlevelgoal)和MCL(maximumcontaminantlevel)值均定為6μg/L[11]。世界衛生組織基于從家鼠身上觀測到的0.43mg/(kg.d)的致病含銻量,規定飲用水中的銻含量應低于5μg/L[12]。我國也對環境中的銻作了相應的限值規定。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和《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衛生部,2001年)中均將銻的限值定為5μg/L。《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規定水廠出水中銻<10μg/L,同時還規定飲用水水源中銻<50μg/L。
三、天然水體中銻的價態、形態及反應
1、分析方法與儀器
有效、迅速、靈敏的檢測分析方法是研究銻在環境中的形態、遷移、轉化規律的必需條件,相關的研究和文獻也比較多。隨著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和分析方法的不斷改進,銻的價態分析(即分析出樣品中不同價態的銻的含量)已經擁有一套比較成熟的理論和方法。目前,常用的價態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電化學分析法、原子光譜法等。隨著富集、分離手段的改進,原子熒光光譜法、氫化物發生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HG-ICP-MS)、氫化物發生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HG-ICP-AES)等新方法在價態分析方面已達到令人滿意的檢測限。
1981年Andreaa將色譜分析方法引入對銻的分析檢測,利用氫化物發生氣相色譜原子吸收光譜(HG-GC-AAS)發現天然水體中MSA((CH3)SbO(OH)2)和DMSA((CH3)2SbO(OH))[13]。利用色譜加元素特征檢測器不僅可以分析出不同價態的銻,而且可以根據不同有機物的色譜行為分離測定各種烷基銻化合物(目前是甲基銻),并可預測未知銻的形態[14]。不過,色譜和元素特征檢測器聯用檢測無機銻的檢測限目前還不夠理想。總之,由于銻的形態分析手段的滯后